打胰岛素有三种方式
目前全球有近1.8亿人正在与糖尿病进行艰苦的“持久战”,很多病人需要长期规律的胰岛素治疗,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即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输注方式。
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注射装置就不断革新。注射器注射、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泵是胰岛素注射装置发展史上的“四部曲”。
注射器:经济
胰岛素注射器有两种,一种为1毫升容量的普通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上标注的刻度标识为“ml”(毫升),病人要根据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含量进行单位换算,优点是经济,可重复使用。
另一种注射器是专用“BD”针,直接标有胰岛素注射单位。高压注射器由于太过笨重,已被淘汰。
胰岛素笔:不疼
胰岛素笔是将胰岛素和注射装置合二为一。胰岛素储存在笔芯中,胰岛素用完后更换笔芯,笔身是一个可调节剂量的注射仪器,专门设计的一次性针头超细、超短,因此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感非常轻微。患者使用时只需把剂量按钮调节到所需要的剂量单位,然后把针头刺入皮下组织,一按剂量按钮,即可完成注射。
胰岛素笔有下列优点:1.方便,免去繁琐的抽取胰岛素过程,携带方便;2.注射过程更加简单、隐蔽;3.为视力不佳甚至失明的病友带来方便;4.剂量更精确,最小输注量1单位;5.基本无痛。胰岛素笔的缺点是需用专门的胰岛素笔芯,价格比瓶装贵。
胰岛素泵:精准
胰岛素泵是一个形状、大小如同BP机,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俗称“人工胰腺”。胰岛素泵由泵、储液器和输液管组成。储液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刺入患者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
胰岛素泵的优点在于:
1.与一日多次注射相比,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少;
2.生活自由度大;
3.胰岛素输注精度能达到0.05单位,尤其适用于对小剂量胰岛素敏感的儿童及瘦型成年糖尿病患者;
4.操作方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只需按几下按钮,胰岛素就自动地输入体内;
5.只需每4—7天更换一次输注管路,对皮肤损伤小。
胰岛素泵适合以下人群:
1.1型糖尿病人,尤其是那些病情“难以控制”、“易变”、“脆性”的患者;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综合征急症纠正后患者;
3.伴有并发症而多次注射胰岛素效果欠佳者;
4.快速缓解严重高血糖;
5.有应急状态,包括妊娠、严重感染、外科手术前后等;
6.生活不规律,且胰岛素注射治疗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者。
使用胰岛素泵应具备以下条件:能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控制血糖的主动性;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不同输注方式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注射胰岛素选四个部位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注意不要打到肌肉组织。
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腹部的胰岛素吸收率达到100%,吸收速度较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注射部位在脐周3厘米以外。
手臂的皮下层较薄,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因此不方便自我注射,可由他人协助注射。手臂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85%,吸收速度较快。
大腿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皮下层很薄,要捏起皮肤注射,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70%,吸收速度慢。注意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适宜注射。
臀部皮下层最厚,注射时可不捏起皮肤。由于臀部的胰岛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较少使用,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另外,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还要注意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两次注射部位要距离2厘米,并尽量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用胰岛素注意五个细节
随着胰岛素注射器材的改进,胰岛素注射变得越来越简单、方便,但还是有些小细节,大家也要格外注意。
患病期间,不可随意停止注射胰岛素,必要时需额外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您的医生会帮助你调整到合适的治疗量。
不进餐不能注射胰岛素。某老年患者,清晨主诉“难受”未起床,家属照常为老人注射原剂量胰岛素后上班,晚归,发现老人未进餐,低血糖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去餐馆进餐,最好把胰岛素带到餐馆,在进餐前注射,以防在餐馆等待的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
外出旅游时携带胰岛素应避免冷、热及反复震荡,不可将胰岛素托运,应随身携带。需备齐以下物品:胰岛素、注射笔、酒精棉、糖果、糖尿病救治卡。
注射胰岛素后,等候进餐期间切忌做各种家务,以免运动过量导致低血糖发生,并且不要忘记或延误进餐。
由此引起的低血糖昏迷及摔伤的时有发生,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细节。
注射疼痛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重复使用会使针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这会导致注射部位出血、擦伤,还会加剧疼痛感。
导致皮下组织增生或形成硬结
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时间长了会导致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硬结会导致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控制血糖的难度也会加大。
注射部位感染
重复使用后,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细菌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既污染了药液,也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风险。
影响胰岛素的浓度和注射剂量
如果注射后不卸下针头,当病人将注射笔从凉爽的地方带到温暖的地方(比如夏季出门,或冬天时进入有暖气的大楼),笔芯里的胰岛素会膨胀从针头溢出,导致混合胰岛素的浓度改变。反之,当病人将注射笔从温暖的地方带到凉爽的地方,胰岛素体积收缩使空气进入笔芯产生气泡,使注射时间延长,可能导致注射后漏液,影响了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针头。此外,胰岛素笔针头丢弃前应针头盖帽或放于加盖的硬塑料或金属容器中,标明“不可回收”,防止利器被混入生活垃圾,增加他人扎伤和感染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