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买老域名要注意什么资讯荟萃象山人文 惠阳农运摇篮
荟萃象山人文 惠阳农运摇篮
2022-05-22

从叶挺大道拐入惠阳区三和街道象岭村,走到村道尽头,再走一段草木茂盛的泥路,就能看到坐落在象山麓下的挺秀书院了。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书院,见证了当地260年的历史变迁,培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更在百年前成为惠阳革命摇篮。

岁月流走,烽烟尽处。如今掩映在茂盛草木中的挺秀书院是宁静而平和的,但历史从未被忘却,过去也并不如烟。象征着知识和进步的“挺秀书院”匾额,立于乾隆五十五年的“惠州府宪顾准示勒石”碑,设置于2012年的“惠州文物保护单位”文保标志,才悬挂不久的“中共秋溪党支部成立旧址”标志牌,还有门前的几棵大树……都在默默诉说着书院昔日的辉煌,并期待着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场走访

古迹犹存 书声不再

看到掩映在青翠茂盛草木中的挺秀书院时,77岁的叶衍传和75岁的叶兆槐两位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60多年前,他们曾在这里求学,彼时,这里是象山中学。数十年来,他们又屡屡与挺秀书院(象山中学)有过许多交集,即使是退休后,他们也持续关注着挺秀书院的变化。

书院古迹犹存,只是书声已不再。挺秀书院背靠象山。象山,因山形像一只大象而得名。走近挺秀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大的白色围墙,围墙上开有方形的窗户,窗楣则是半圆形的,南洋风格;围墙中间是大门,大门最上方有“象山中学”的字样;中央则是“挺秀书院”匾额,匾额下有一副楹联:“挺峙南天兴教化,秀凝象岭焕人文”。

挺秀书院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沙坑叶氏岁进士天波公聚叶氏兄弟39人捐银所建。最初取名为挺秀书舍。由于书舍办学成绩显著,乾隆五十年(1785)扩建为“挺秀书院”。此后,叶氏后人也不断捐银进行重修扩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当时的南洋华侨叶迈凡(牛郎径人)捐银千余两,重修扩建校舍,改建为三进砖瓦楼房,用作讲堂、书斋和师生宿舍,面积约1500平方米。到了清光绪九年(1883),吉隆坡王叶亚来又募捐了一笔钱,对书院进行了一次大修,并新建了围墙和操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书院聘请清代秀才邓镜人到学校任教,其长子邓演存、次子邓演达也跟随到书院读书。这一时期,叶挺和叶文匡等也在书院学习。此时正是革旧鼎新之际,社会动荡,而邓镜人接受过西洋文化,思想开明,这一时期学生在此学习和接触了各种新思想新文化。随着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挺秀书院也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红色文化

惠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为尽快适应斗争发展形势,壮大党的组织,1923年,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派一批党员到各地发展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1924年春,留学日本毕业后在广州搞工运的共产党员叶文匡被派回家乡惠阳秋长,领导当地农民运动,发展党组织。

少年时曾就读于挺秀书院的叶文匡回到家乡后,充分利用挺秀书院地理位置偏僻和师生爱国的有利条件,以书院教师的身份作掩护,组织领导秋长农运,积极发展入党对象。1924年夏,在挺秀书院教员和农会骨干中发展叶锡康、叶钦梅、叶梅青、叶春仁、叶祥彤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挺秀书院成立党小组,叶文匡任小组长。从此,挺秀书院成为党小组开展工作的据点。是年冬,又发展了第二批10多个党员。此时,秋长周边的周田、鹧鸪岭、莲塘面、滩头村等相继成立党小组。

1925年4月,在党小组基础上,在挺秀书院成立中共秋溪党支部,叶文匡任书记。中共秋溪党支部是中共在惠阳县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它的建立为秋溪乡大革命斗争起到组织和领导作用,为中共惠阳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基础。1926年春,又以中共秋溪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象山特别支部。中共象山特别支部成立后,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和干部。挺秀书院也由此成为领导惠阳农民运动和革命活动的中心、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

烽烟褪去,红色留存。如今在挺秀书院门前,新立了一个“中共秋溪党支部成立旧址”的标志牌,历史人文与红色文化交织的挺秀书院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保护利用

全面绿化 期待新生

在革命斗争中,挺秀书院几经风雨,数次易名,多次停办复办。新中国成立后,复办学校时改名为象山中学。1956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挺秀书院又迎来朗朗书声,复办后的学校正式定名为“象山中学”。2003年,象山中学进行了全面绿化,现有建筑面积1828平方米,占地2300平方米;2004年8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延伸

挺秀书院办学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