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买老域名要注意什么资讯“十八般武艺”寻亲 三年助三千人归家
“十八般武艺”寻亲 三年助三千人归家
2022-05-22

“27年啦!”“回家好不好?”“回去了,你可不要再离开了呀”……在广州火车站的露天平台上,广州志愿者们向离家27年的黎涌(化名)和寻回他的家人送上祝福。近年来,广州加大对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方面的力度,一段段温馨的归家故事开始密集“上演”。如今,广州在“寻亲”上挖掘出了“十八般武艺”,让走失的人重新回家,2017年以来已帮助近3000人找到回家的路,帮助近3万人次返乡回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通讯员廖培金

救助站:每年都不放弃 只为圆远方家庭的“团圆梦”

“17年了!我们家今年过年终于能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吃了!”今年10月底,阿城(化名)的父亲从陕西赶到广州,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子。他不断向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至此,17年的寻找画上句号。

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负责滞留精神障碍受助人员寻亲工作的陈燕铭告诉记者,2002年以前,阿城在东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因变故与亲人失联。此后,阿城流落到广州,靠拾荒、打零工养活自己。2003年9月,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立即进行了救助。

救助人员除了与他交谈外,还多次为其推送寻亲信息至全国救助寻亲网和网络媒体、采集DNA信息和人像照片进行比对,但因与阿城交流存在较大障碍,生物信息比对也无果,导致寻亲进展缓慢。

希望一年又一年落空。但工作人员从未放弃寻找阿城的亲人,每年都在尝试各种寻亲手段,反复进行各项生物样本比对。同时,远在陕西的阿城父亲也在不断寻找儿子的踪迹。后来,阿城父亲在咸阳市公安局采集了DNA信息,正是这份DNA信息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成功联系到阿城的父亲。

今年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通过日常交流、点滴积累、口音分析、表情捕捉等方式,已帮助800多名滞留人员回家。其中滞留5年以上的长期滞留人员有100多人。

志愿者:每晚走上街头聊心声 只为帮“他们”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生活无着人士,不仅救助站在落力帮忙,广州大批的志愿者组织也投身其中,希望帮助这些徘徊在城市街头的朋友找到家的方向。

在天河客运站,天河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成为不少街头露宿者回家的中转站。该工作室负责人尚丙辉告诉记者,目前,工作室的志愿服务队伍已有3000多名志愿者,帮助流浪汉回家是工作室一项重要的志愿服务。

此前,尚丙辉等人在火车站周边发现了离家27年的黎涌。“老人家操着一口四川话,当时志愿者席地而坐,与这位白发老人闲聊起来,得知其老家是四川一个村落时,当晚就发了一则寻亲启示到网上。”该工作室的另一位志愿者陈勤英回忆道,经过大家不断地转发,信息很快就传到了当地。27年过去了,黎涌的亲人依旧记得老人的手指特征和头形,第二天便从家乡赶到广州确认老人的身份。

当与家人见面的时候,黎涌恍惚了一下,他因故离家时,儿子还小,如今要靠亲人用旧照片协助其一点点回忆起来。尚丙辉告诉记者,其实老人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回家之前他与儿子并排站了许久,还把身上的积蓄都给了儿子才安心回家。

记者观察发现,每周有近200位街头朋友接受着来自这个城市志愿者的嘘寒问暖,建立“回家”的基础。在越秀区关怀街友公益服务中心,以小佳、阿杨等人为代表的志愿者每周都会对街头露宿者进行探访,而他们所提供的并非物资上的帮助,而是与街头的朋友交心,希望以朋友的方式“拉一把”,助他们回家。

全地段巡查

全天候监控

全社会参与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志愿者团队力量的涌现,得益于广州市救助管理工作编织的“全地段巡查、全天候监控、全社会参与”的救助密网,引导“社工+志愿者”参与救助服务,并引导市民传递温暖、关爱救助。

“对新入站、经快速查询仍无法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在24小时内通过全国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7个工作日内仍无法确认身份的,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相关信息,并持续跟踪比对结果。”该负责人说,正因为畅通了受助人员身份信息采集、入库和比对结果反馈渠道,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让一批批长期滞留人员找到了亲人,重新返回社会。

此外,广州救助管理工作探索出了快速户籍查询、快速搜索查询、快速比对查询、人口数据模糊查询、DNA指模信息比对、智慧寻亲、流出地协查、救助系统推送、传统纸媒公告、网络媒体推送、视频新媒体推送、实地走访、“朋友圈”扩散、反向寻人、口音辨别分析、风俗习惯分析、情境引导、物品档案寻踪等方法。如今,广州在“寻亲”上挖掘出了“十八般武艺”,让走失的人重新回家,2017年以来已帮助近3000人找到回家的路,帮助近3万人次返乡回家。

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广州还建立起了“全国交流、省内互享、市内共享”的三级寻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救助寻亲工作,在广州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和广州志愿者的共同协作下,实现困难群体的“归家梦”。